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古典文学交融的独特魅力,9月8日,材料与化工学院2023级组织全体学生集中观看非遗纪录片《遇见最美宋词》,以沉浸式体验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宋词文化之旅”。

纪录片《遇见最美宋词》以“非遗技艺还原宋词意境”为核心,通过书法、古琴、昆曲、传统绘画等非遗载体,将“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温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婉约一一呈现。镜头下,非遗传承人以匠心技艺解读词中意境,让凝练的文字化作可感、可赏、可品的文化图景,为同学们搭建起“古典文学+非遗技艺”的立体认知桥梁。
观看过程中,同学们专注投入,不时为纪录片中精美的非遗技艺与宋词的韵律之美发出赞叹。从古琴演奏《水调歌头》时的悠扬婉转,到书法名家挥毫书写《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大气磅礴,再到昆曲演绎《雨霖铃》的缠绵悱恻,每一个片段都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诗、书、礼、乐”的融合之美,也让“非遗”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可触摸、有温度的文化传承。
观看结束后,同学们围绕“宋词与非遗的当代意义”展开交流。同学们结合材化专业特色分享感悟,有同学表示:“非遗传承需要匠心与坚持,这和我们做实验、搞科研的专注精神不谋而合;宋词的凝练之美,也启发我们在专业学习中既要追求精准,也要学会沉淀思考。”还有同学提出,希望未来能探索“科技+传统文化”的融合方式,用材化学科知识为非遗传承提供新的思路。
此次观影活动,不仅让2023级学生近距离感受了宋词与非遗的双重魅力,更在人文熏陶中深化了对“匠心”与“传承”的理解。
文:乔娜 图:董俊杰 审核:梁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