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化工学院始建于1982年,拥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原兵器工业部重点学科、陕西省重点学科、国家国防特色学科、 ESI全球排名前5‰学科,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
学院现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材料与化工)、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3个(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个(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3个(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专业硕士领域(材料工程);本科专业6个(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其中,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材料化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以上三个专业均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
199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原兵器工业总公司确定为部级重点学科
1998年“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获陕西省重点学科
2003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名牌专业
2003年“材料科学基础”获批省级精品课程
2004年“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实验室”获批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2007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省级特色专业
2008年“材料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2009 年“精密与超精密加工及测量工程中心"获批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2010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
2012年“金属材科工程专业”获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
2013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4年“工科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获批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4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2015年“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教学团队
2016年“材料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陕西省实验教学中心
2016年“镁铝轻合金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
2017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
2017年“军用关键材料”被评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
2018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荣获全国高校2018本科专业社会影响力排行第一
2019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年学院党委获批陕西省新时代党建“双创”工作标杆院系
2019年金属材料教工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2019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19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
2020年西安工业大学“兵器小镇”科普中心获批陕西省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开发共享项目
2019年获批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轻合金新材料校企联合研究中心
2020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2021年材料学科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
2021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
2021年材料化学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
2021年获批陕西省铝镁轻合金复合材料“三秦学者”创新团队支持计划
2022年西安工业大学“兵器小镇”科普中心获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化学学科首次入选ESI全球前1%学科
2023年获批陕西省高熵及非晶金属材料创新团队
2023年获批陕西省先进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2023年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学科微纳尺度增材制造创新引智基地
2023年《工程材料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工程材料学》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
2023年材料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024年材料学科入选ESI全球前5‰学科
2025年《高分子物理》《金属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及其教学团队荣获第三批陕西省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和教学团队
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有金属基复合材料与成型技术、高熵合金及高熵涂层技术、金属功能材料技术、晶体生长与无机功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与特种树脂及复合材料等。近年来学院在国防 973(首席单位)、国家 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单位)等重点/重大项目的持续支持下,突破了装备用结构材料强度与塑性、力学性能与热物理性能矛盾、光电材料探测精度与光谱响应范围矛盾的国际性难题,成功研制新一代装备核心关键部件,解决了我国新一代武器装备缺乏核心关键部件的“卡脖子”难题,批量装备在 99A、96B 坦克、055 舰及辽宁舰上,参加了国庆 60 周年以来的历次阅兵,多项相关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学院拥有国防 973 首席、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领衔的国家级教学团队,陕西省级教学和科研团队9个。现有教师136人,其中教授26人(二级教授5人,三级教授3人),副教授40人,博士学位教师113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50余人次。同时选聘兵器202所毛明院士、兵器203所邹汝平院士、兵器首席科学家魏化震等行业导师45人。
学院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省级教学和科研平台12个,拥有双球差矫TEM、双束共聚焦场发射SEM、XPS、固态核磁、原位X射线衍射仪、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原子力显微镜、红外、拉曼等大型高端分析设备,总价值约3.2亿元。
学院近五年针对兵器装备升级换代中与材料相关的瓶颈难题和地方经济建设(如储能材料)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主持国防基础加强专题、军委科技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备发展部预研等项目4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奖一等奖4项等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近20项,科研经费达到8000余万元/年。在《Natur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SCI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