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双节将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年学子感受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同时营造浓厚的中秋、国庆节日氛围,材料与化工学院于9月28日在教3-101举办“竹编新韵·青春非遗”DIY竹编画文化体验活动。各民族20余名学生齐聚一堂,在指尖的穿梭编织中,触摸非遗技艺,传递双节祝福。

活动以“文化讲解+手工创作+成果展示”的形式有序展开,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文化气息与青春活力。环节伊始,活动负责人首先带领同学们走进双节文化与竹编非遗的世界:详细阐释中秋“团圆和睦”、国庆“家国情怀”的文化内涵,让学子们深刻领会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同时,系统介绍竹编工艺的历史传承——从古代的实用器具到现代的艺术创作,从非遗技艺的保护现状到创新发展,生动的讲解搭配丰富的图片素材,让同学们对竹编非遗产生了浓厚兴趣,也为后续的手工创作奠定了文化基础。
文化讲解结束后,手工创作环节正式开启。学院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竹编画手工材料包,其中包含竹篾、底板、胶水等工具,以及带有中秋“玉兔桂树”、国庆“红韵福字”等主题元素的创作模板。拿到材料包后,同学们迅速投入创作,通过疏密交织的编织手法,既体现了国庆的喜庆氛围,又传递了对家国的美好祝愿。创作过程中,同学们不时相互交流编织技巧,遇到难题时主动向身边同学请教,现场氛围热烈而融洽,每一根竹篾的穿梭,都凝聚着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双节的期待。

经过一个小时的精心创作,20件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竹编画作品顺利完成。活动进入最后的成果展示分享环节,同学们依次手持自己的作品上台,详细介绍创作思路,分享结束后,全体同学手持竹编画作品集体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一张张洋溢着笑容的脸庞,也记录下此次非遗文化体验的美好瞬间。

此次“竹编新韵·青春非遗”DIY竹编画文化体验活动,不仅让大学生近距离感受了竹编非遗的工艺魅力,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在实践中激发了青年学子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未来,材料与化工学院将继续探索“文化+实践”的活动形式,开展更多富有内涵的文化体验活动,助力青年学子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文:乔娜 图:卫茯茯 审核:梁艳峰